近年来,阳泉高新区锚定“创新驱动、人才引领”战略,深入推进人才聚能行动,以“智汇高新”人才品牌为牵引,从服务保障、人才培育、动能激活三个维度精准发力,构建起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链条工作体系,让各类人才在这片发展热土上安身、安心、安业,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人才根基。
政策体系加持 打造引才强磁场
为破解人才引育难题,阳泉高新区学习石家庄、济南等地经验,结合主导产业需求,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推动阳泉高新区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简称“措施”),展现引才诚意。
据介绍,措施扶持力度大、覆盖范围广、服务保障全,对领军人才主持的重大项目最高给予500万元资金支持;新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分别补贴50万元、20万元;全职引进年薪50万元以上人才的企业可获最高20万元补贴;企业员工提升技能、学历也能拿到专项奖励;从最高60万元购房补贴、36万元生活补贴到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全方位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针对企业短期技术需求,阳泉高新区推出“劳动报酬20%补助”政策,支持企业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咨询聘请专家,构建“引、育、用、留”闭环,让政策从单一激励转向全周期护航,精准匹配智算、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人才需求。
招才引智精准发力 人才集聚效应显现
作为高新区重点企业,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曾因难以吸引高端技术人才而发愁。对此,高新区盘活自收自支事业编制资源,推行事业留编、企业用人的“编制池”管理模式,优先保障重点企业核心岗位需求。
目前,随着带编入企指标向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的倾斜,阳泉高新区成功为企业引进数控编程工程师、工艺技术员等高精尖人才,破解企业引才难、人才留不住的痛点。
同时,阳泉高新区还推行柔性引智模式,邀请金融、法律专家为企业上市提供专业辅导,引入高校教授团队围绕产品升级开展合作,推动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与高校共建阳泉泵阀创新中心,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攻克关键技术,打造泵阀产业新地标。
据介绍,阳泉高新区将人才招引深度嵌入项目洽谈、落地全流程,为企业量身定制“一企一策”人才配套服务方案,目前已引进急需专家、企业高管等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90余名,实现产业项目与高端人才同频共振、协同落地。
平台载体提质增效 人才培育活力迸发
作为高新区整合人才资源的核心平台,阳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已与石家庄人力资源产业园、东营人力资源产业园等达成战略合作,2025年上半年累计举办招聘会8场,提供岗位500余个,促成200余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为企业与人才搭建起高效对接桥梁。
在产教融合领域,阳泉高新区推动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与阳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联合组建阳泉现代装备制造产教联合体,并联合市数据局成立阳泉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联合体,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
聚焦未来产业,阳泉高新区构建“科研机构+中试中心+成果转化中心”载体体系,入驻山西脑智科技有限公司,在人才团队支撑下突破脑机接口核心技术,目前可以精准控制小车、无人机,让智力成果快速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人才生态持续优化 服务效能稳步提升
“从外地来阳泉工作,最担心的就是住房和生活问题,没想到高新区给我提供了配套非常齐全的人才公寓,让我能快速全身心投入工作。”阳泉恒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职员杨欣崇的话,道出了许多引进人才的心声。
阳泉高新区以尊贤爱才、惜才敬才为导向,构建全方位、精细化服务保障体系,创新探索人才公寓建设运营新模式,打通申请、分配、管理全流程服务链条,2025年上半年已为10名急需住房的引进人才分配人才公寓,切实解决人才创新创业的阶段性住房难题。
在人才补贴落实方面,阳泉高新区高效完成2024年度人才补贴申报审核工作,共受理99名高层次人才申请,核定补贴总额178万元,让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人才手中,持续增强区域引才留才吸引力。
为提升服务效率,阳泉高新区整合资源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依托阳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设立人才服务窗口,提供政策咨询、补贴申报、安居对接等全代办服务,通过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实现人才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未来,阳泉高新区将继续深化人才强区战略,让“智汇高新”品牌成为吸引人才的金名片,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多力量。(吴珊 刘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