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鸵鸟+”新业态激活乡村沉睡资源-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5 11/17 17:09:24
来源:临汾日报

蒲县“鸵鸟+”新业态激活乡村沉睡资源

字体:

  原标题:来自非洲的“大个子”,住进蒲县“共富农场”!

  在蒲县乔家湾镇南峪村,一群来自非洲的“大个子”不仅在此安家落户,更成为连接传统农业与现代市场的新纽带。它们的引领者,是一位名叫刘伟伟的“95后”大学生。他放弃城市的稳定工作,返乡筑梦,创办了山西蒲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起了鸵鸟养殖基地。他更以电商直播为翼,以高品质鸵鸟系列产品为矛,闯出了一条特色养殖与品牌化营销相结合的新路子,让昔日闲置的蘑菇大棚,变成了如今生机勃勃的“共富农场”。

 村企携手

  共筑“鸵鸟梦”新平台

  刘伟伟的创业之路始于一次深刻的教训。大学期间的一次电商创业失败,让他认识到市场与选品的重要性。回到家乡后,他经过细致考察,将创业目光锁定在鸵鸟养殖上。“鸵鸟肉是‘五高三低’的绿色健康食品——高蛋白、高钙、高铁、高锌、高硒,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其营养价值远超牛肉、猪肉等传统肉类。”刘伟伟介绍,这正是他选择鸵鸟产业,并决心走高品质路线的初衷。

  创业之初,场地是首要难题。南峪村村“两委”在了解到他的困境后,给予了决定性的支持。“年轻人有想法、有闯劲,愿意回到村里干事创业,我们必须全力支持!”南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忠平表示,村里经过研究,决定将10个闲置多年的蘑菇大棚免费提供给刘伟伟使用。这一举措,不仅瞬间盘活了村里的沉睡资产,更为他的“鸵鸟梦”提供了落地生根的土壤。

图片

  随着养殖规模扩大,资金压力接踵而至。就在这时,村集体作出了一个更具远见的决定:以闲置资产入股,与刘伟伟共同发展鸵鸟产业。“我们看中的不仅是这个项目的前景,更是刘伟伟这个年轻人的闯劲和责任心。”郭忠平表示。村集体的入股,不仅缓解了资金压力,更让产业发展与集体经济紧密相连,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共同体。

  在村企联动的新机制下,刘伟伟的干劲更足了。他很快建起了标准化育雏大棚,铺设地暖,安装设备,引进了第一批鸵鸟幼苗。然而,当鸵鸟养大后,现实的销售困境却如当头一棒。“整只售卖利润微薄,想推销鸵鸟肉,餐厅和消费者却因不了解而不敢尝试。”刘伟伟意识到,光把鸵鸟养好远远不够,必须主动出击,开拓市场。

  为了突破瓶颈,在村集体的支持下,他着力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他建成了集养殖、屠宰于一体的现代化基地,并推动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在产业链上游,他将鸵鸟粪便制成有机肥,反哺周边种植业,形成了“养殖——肥料——种植”的绿色生态循环。在产业链中游,他大力开发深加工产品,推出了鸵鸟肉卤味、鸵鸟蛋月饼等高附加值商品,并将蛋壳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极大提升了产品价值。在产业链下游,他打造了亲子研学、鸵鸟骑行、鸵鸟餐厅等农文旅体验项目,并通过抖音直播等新媒体方式成功“破圈”,将线上的流量转化为线下实实在在的订单。

  这条从“养得好”到“卖得俏”的转型之路,正是在村集体“免费提供场地+资产入股”的双重支持下,通过构建全产业链而走通、走宽的。

 展翅高飞

  打造“鸵鸟+”新业态

  面对销售壁垒,刘伟伟与合伙人任慧军决定双管齐下。

  坚守高品质,树立产品信誉。他们坚持用被称为“牧草之王”的苜蓿等优质饲料进行喂养,确保鸵鸟肉质的纯净与鲜美。在加工环节,他们摒弃了粗放的整鸟批发模式,转而进行精细化分割与包装,注册了品牌“鸵小膳”,将鸵鸟肉定位为高端、健康的食材,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

图片

  借力电商直播,打通市场“最后一公里”。“大家好,今天给大家看看我们的鸵鸟‘王子’,它驮着150斤的主播轻松小跑,可见其体格多么健壮!而这样健壮的鸵鸟,产出的肉质也格外紧实、健康……”每周的固定时间段,基地的抖音等平台直播间都会准时开播。镜头前,鸵鸟骑行、喂食互动、肉质讲解等内容生动有趣,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好奇的目光。

  通过直播,鸵鸟养殖的“高品质”变成了可视、可感的真实画面。消费者能直观地看到鸵鸟的生长环境、活力状态,从而建立起对产品品质的信任。直播带来的热度,让他们的鸵鸟肉、鸵鸟蛋精装礼盒频频被一抢而空,成功破解了销售难题。

  反哺归巢

  利益共享谱新篇

  当产业步入正轨,刘伟伟思考的是如何让发展成果惠及乡邻。他创新推出“医保鸵鸟户”认养模式:村民花2500元认养一只鸵鸟,一年后返还本金,并由基地为其缴纳当年医保。这一模式将特色养殖与民生保障巧妙结合,目前已吸引60多户村民参与,实现了“产业强”与“民生暖”的同频共振。

  村民郭红喜是首批签约的“医保鸵鸟户”之一。谈起这个决定,他脸上洋溢着踏实的笑容:“这办法真是好!钱放在伟伟这里,我们放心。到了年底,本金一分不少拿回来,我的医保费用还都给缴上了,等于没花一分钱就办了件大事,心里头特别暖和。”这份来自乡亲的信任,成为刘伟伟创业路上最珍贵的财富。

图片

  “我们卖的不仅仅是鸵鸟肉,更是一种健康、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刘伟伟坚定地说,下一步基地会持续深化“线上直播引流+线下高品质产品转化”的模式,并计划开发鸵鸟肉深加工产品,如即食卤味等,进一步提升附加值。同时,他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返乡,用新的理念和技术激活乡村沉睡的资源。

  采访结束时,鸵鸟基地又传来直播的声音。刘伟伟和伙伴们正在镜头前展示着鸵鸟的日常生活,评论区里,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在不断刷新。在这里,鸵鸟在奔跑,青年在奋斗,一幅“产业兴旺、村企繁荣”的振兴图景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文/图 临汾日报全媒体记者 祁欣)

【纠错】 【责任编辑:王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