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钙基产业集群成势——我市特色专业镇观察之七
在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浪潮中,我市正以钙基材料产业为突破口,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支柱。作为我市“333”产业集群中重点打造的3个100亿级产业集群之一,钙基材料产业已形成“石灰石矿采选—碳酸钙—活性氧化钙—终端产品”的产业链条,而平定县绿钙产业专业镇,则成为这一产业版图中最具代表性的增长极。
我市发展钙基产业的底气,源于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非煤整合后,全市石灰石储量20.9亿吨,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现有石灰总产能834万吨,当前已立项的在建、拟建石灰项目产能819万吨,项目全部投产后,全市石灰产能将突破1600万吨。
在此基础上,我市精准培育产业梯队,山西太钢鑫磊资源有限公司、山西星火恒源工贸有限公司等“链主”企业领航,阳泉恒跃兴钙业有限公司、阳泉市泰耀工贸有限公司、山西中石鼎鑫新材料有限公司等“链核”企业紧随其后,形成龙头带动、梯队发展的产业格局。
平定县更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当地石灰岩资源中氧化钙含量达52%~54%,依托这一优质资源,平定县已集聚钙基行业市场主体56家,其中规上企业20家、规下企业36家,规上企业主要聚焦碳酸钙开采和氧化钙生产两大核心领域,初步形成“开采—生产”一体化发展格局。2025年第一季度,全县规上钙基企业完成产值2.84亿元,同比增长23.5%。亮眼数据背后,是平定县钙基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的坚定步伐。
山西星火恒源工贸有限公司的发展轨迹,正是平定县钙基产业升级的缩影。这家位于岔口乡黄统岭石灰烧成产业集聚区的企业,2020年响应国家转型升级号召,投资12.7亿元,分2期建设年产170万吨活性氧化钙生产线及产业集聚区平台项目。项目引入世界先进的麦尔兹并流式双膛竖窑技术,搭配DSC中央控制系统,实现生产全流程密闭管理,既降低炉窑热耗、减少排放,又通过自动化控制保障产品质量,其产品长期供应太钢、唐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年产值达4.5亿元,带动近400人就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产业要升级,政策与技术需“双轮驱动”。平定县以“双碳”目标为引领,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政策扶持,推动钙基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迈进。同时,构建“三位一体”数字化支撑体系:平定县钙基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为企业转型赋能,钙基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智慧服务平台保障全链条质量,非煤矿山智慧监管与资源交易数字化平台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动态平衡,数字化手段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装上“智慧引擎”。
我市的钙基产业布局不止于此。今年9月10日,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钙基材料产业发展规划、钙基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6-2028年),明确提出打造华北钙基新材料基地的目标,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整存量、进增量、控总量、促销量、提质量,多维度发力,培育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未来,我市将依托充足的原料供应和潜在的粉体加工配套优势,引进轻质碳酸钙、纳米碳酸钙等深加工企业,吸引下游应用企业落地,形成“原料—加工—应用”闭环产业链,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产业韧性。
从资源禀赋到产业集群,从技术升级到政策护航,我市钙基材料产业正摆脱传统资源型产业路径依赖,走出一条绿色转型、高端突破的新路子。随着产业链不断完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我市的钙基材料产业必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扛起新使命,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李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