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露,漫步在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透过望远镜,就能瞧见白骨顶鸡带着幼鸟在河道里穿梭嬉戏,扁嘴鸭群悠然信步,黑翅长脚鹬翩跹起舞……
“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动物资源丰富,鸟类数不胜数。”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国家公园保护和发展中心主任马怀宙介绍,在众多野生动物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卷羽鹈鹕等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琵鹭等16种。
这群灵动的身影,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黑鹳是一种大型涉禽,偏好栖息于水质澄澈、食物丰富的开阔河岸、沼泽湿地及溪流周边。由于全球数量稀少,黑鹳被誉为“鸟中大熊猫”。
“在桑干河朔州段,黑鹳的数量从最初零星的两三只,逐步增长至十几只,到如今稳定维持在三十余只。”山西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梁文光说,据当地鸟类管理部门和候鸟保护协会的监测记录,随着生态持续向好,目前,每年有五六万只、230余种鸟类在这里栖息
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围绕湿地生态及动植物资源开展常规监测及定期调查,建立起水文、水质、气象、鸟类等方面的档案资料,同时以生物多样性监测站为依托,持续监测园内水禽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性变化,还购置了湿地监测监控系统,为鸟类、水质监测提供科学支撑。
山西省朔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忠说,他们以桑干河恢复治理与生态修复为主线,连续7年实施引黄生态补水,生态补水出境率由40%提高到96%。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为湿地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生态环境,辖区内2884.08公顷的省级以上湿地面积成为多种濒危鸟类物种的栖息地、繁殖地和停歇地。
生态改善,不仅引来了鸟儿,也让这里成为观鸟天堂和旅游胜地。桑干河沿线的湿地公园和观鸟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每逢候鸟迁徙季节,不少人专程前来观鸟。
摄影爱好者柴润说,近几年,桑干河流经区域逐渐延长。生态环境变好了,光是自己发现的黑鹳鸟窝就足足有20多窝,一窝平均有三至四个鸟卵。很多人自发组成了爱鸟、拍鸟、护鸟的团队,还建立了鸟类救助站。
如今的桑干河畔已成为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驿站。每到迁徙季,数以万计的候鸟翩然飞临,在水面上空形成壮观的“鸟浪”景观。如今的桑干河,河水清清、芦苇摇曳、飞鸟成群,正以崭新的姿态滋养着两岸土地。(记者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