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晋品”内销破壁记
外贸企业正在向国内消费者推荐产品。本报记者任志霞摄
7月24日,省城茂业天地购物中心一角,日用陶瓷釉色温润,玻璃器皿流光溢彩——这个刚开业半月的“外贸优品展销专区”里人头攒动。
“您看这玻璃碗,人工吹制的弧度是机器无法做出来的。我们既接欧洲酒庄的大订单,也通过抖音直播卖‘9.9元体验装’,最近买的人可不少。”一位工作人员正热情地向市民介绍商品。他身后“外贸优品展销专区”“外贸优品品质生活”的蓝色标识,就是我省外贸企业战略转向,扎实推进内外贸一体化的缩影。
从政策扶持到平台搭建,从企业自身转型到市场对接,一场关于外贸企业拓内销的变革正在三晋大地悄然展开。
破壁行动 拓宽内销高速路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外贸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外贸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外需的不稳定使得企业订单减少,出口受阻,不少企业陷入发展困境。据太原海关统计,2025年1—5月,山西省货物贸易进出口582.7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21.1%;出口下降更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开拓内销市场成为外贸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省商务厅敏锐洞察到这一趋势,迅速行动,积极构建“政策+平台+服务”矩阵,为外贸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旨在打造外贸企业转型发展的“山西模式”,推动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加快融入“双循环”格局。
4月23日至25日,第二届中国(杭州)食品电商博览会成为山西外贸企业的展示舞台。省商务厅组织全省37家重点食品企业集中亮相,其中右玉县图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晋利糖果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外贸转内销”重点示范企业,备受瞩目。通过搭建电商平台对接桥梁、举办专场资源匹配会等务实举措,为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按下“加速键”。
在专场对接会上,阿里巴巴旗下助农平台淘农场与社区团购平台旺团联盟主动“上门服务”,与参展企业一对一深度交流。当天,20余家晋企明确入驻淘农场意向,15家即将完成平台入驻流程,旺团联盟与5家企业启动社区团购试点项目,为山西探索“外贸转内销”路径积累了实践样本。
跨区域联动进一步拓展了山西外贸企业的发展空间。5月9日,16家山西外贸企业参与商务部组织的“产业电商惠企对接会”。在对接会上,我省企业与京东、拼多多、抖音电商等9大平台精准洽谈,建邦集团等企业成功锁定数字化转型合作伙伴,为内销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省商务厅还组织美特好、中石化易捷、京东、阳采集团、家家乐等企业,赴怀仁市、应县、祁县等地开展外贸产品采购对接活动,搭建内外贸企业合作桥梁。
7月,“外贸优品品质生活”山西省外贸优品展销推介活动举办,23家外贸企业和产品亮相省城茂业天地购物中心,随后设立外贸优品展销专区,食品饮料等重点外贸产品,分批组织企业开展外贸优品宣传展销活动。
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胡亚杰介绍说,事实上,早在2022年,省政府便印发《山西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锚定2025年目标培育100家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示范企业、200家“同线同标同质”领先企业。今年4月,政策再度加码。省商务厅印发《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2025年工作要点》,建立内外贸一体化省级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工作。建立“出口拓内销企业库”精准帮扶,推动万件外贸商品“进商场、进超市、进街区、进批发渠道”,在太原、大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引入电商头部企业。
政策工具箱层层打开,为三晋外贸企业铺设转轨通道。
企业闯关 双线作战谋发展
在政策与平台的支持下,山西外贸企业纷纷开启“双线作战”模式,从“出口标杆”向“内销新军”转变。
右玉县图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年出口额800万美元、产品覆盖欧美日韩的“扶贫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内销渠道。销售经理王涛表示,企业在巩固国际市场质量管控优势的同时,对接抖音网红带货、淘宝传统电商,搭建“线上双轨”。在第二届中国(杭州)食品电商博览会上,其生产的冻干小香葱吸引了众多直播机构的青睐,目前已与几家电商平台达成合作意向。
山西晋利糖果有限责任公司有着40年的历史,年出口额达1200万元,产品销往全球20多个国家。面对国内消费升级机遇,企业希望借助展会打开国内市场,通过与电商平台的对接,探索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等线上新通道。公司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说,国外市场已经充分验证了产品质量,国内市场将成为企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不同于老一代外贸人,新生代也在积极备战内外贸一体化。
6月28日,在省城茂业天地购物中心,由省商务厅主办的“外贸优品品质生活”山西省外贸优品展销推介活动如火如荼。来自怀仁的精美陶瓷制品以其独特的工艺和典雅的设计吸引着众多参观者,祁县的玻璃器皿在灯光下折射出迷人的光彩,沙棘保健食品、红酒等外贸优质产品琳琅满目。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新一代外贸人展现出的创新思维和转型智慧。
不久前,山西盛晶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的一单美国玻璃杯订单因为关税原因,被客户弃单,已经生产出等待交付的产品只能转内销。
“出口转内销并非简单的市场转移,而是在弥合同类产品国内外差异的同时,通过产业链、价值链、消费链三链协同,实现内外贸深度融合。”作为企业的年轻一代负责人,山西盛晶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的苏敏带着小伙伴们践行着自己的理念,他们与中式传统制香师合作,设计、生产出针对国内沉香的玻璃香台。他的思路是“先开发新产品,再开拓新市场”。
这种创新转型的思路也得到了数字化渠道的有力支撑。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为外贸企业触达国内消费者提供了便捷通道。盛晶制造不仅在1688阿里巴巴采购批发网开设店铺,还通过抖音等平台直播推广新产品,将线上渠道打造为开拓内销市场的重要阵地。
展会上,一群可爱的羊驼玩偶不仅让小朋友目不转睛,也让很多大朋友爱不释手。这是来自山西广结源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的高义博,对新时代外贸生意做出的选择。在加拿大留学的时候,高义博曾接触到秘鲁的羊驼毛,“这东西保暖柔软,是世界顶级的毛料。”于是,他从秘鲁进口羊驼玩偶,然后在传统羊驼毛玩偶基础上,通过染色和加装智能组件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如今,这些萌趣十足的玩偶成功打开了加拿大等国际市场。
除了线上渠道,山西外贸企业还注重与线下零售商、经销商的合作,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营销活动。一些企业通过参加国内各类展会、举办产品发布会等方式,与线下商家建立合作关系,将产品铺进商场、超市、专卖店等终端销售渠道。同时,利用线上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引导线下消费者购买,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
未来突围 双循环里放光彩
采访中,尽管山西外贸企业在拓展内销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
苏敏表示,从产品角度来看,部分外贸产品的设计、包装等是按照国外标准和审美习惯进行的,与国内市场需求存在差异,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比如,一些出口的玻璃制品,在图案、造型上更偏向西方风格,国内消费者接受度不高。而且,外贸企业长期专注于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消费趋势、消费者偏好了解不够深入,导致产品定位不够精准。
山西新和实业有限公司算是我省健身器材外贸领域的佼佼者,其负责人王若阳表示,在品牌建设方面,很多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国内市场却鲜为人知。品牌推广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包括广告宣传、营销活动策划等,这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是较大的负担。此外,国内市场品牌竞争激烈,新品牌进入市场并获得消费者认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山西省零售商行业协会会长王仂表示,渠道拓展也是难题之一。虽然电商平台为外贸企业提供了新的内销渠道,但线上运营需要专业的团队和技术支持,包括店铺装修、运营推广、客户服务等,很多外贸企业缺乏相关经验和人才。在线下渠道方面,外贸企业长期依赖国外经销商,在国内的销售网络建设滞后,与国内的零售商、批发商等合作不够紧密,难以快速将产品推向国内市场。所以,外贸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调研,深入了解国内消费者需求,加快产品创新和升级。同时,持续加强渠道建设,培养和引进专业的电商运营人才,优化线上运营;积极拓展线下渠道,加强与国内经销商、零售商的合作,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
也就是说,成功的外贸转内销并非被动应对,而是主动把握国内消费升级机遇,通过产品创新和渠道变革实现转型升级。此外,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应继续发挥引导和支持作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外贸企业拓内销创造更好的环境。通过举办更多的展销会、对接会等活动,为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山西外贸企业在内外贸一体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实现“卖全球”与“卖全国”的双向贯通,为山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风高浪急更需勇毅前行。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要让‘晋品’不仅有‘国际范’,更具‘烟火气’。”下一步,利用山西文博会等展会平台,搭建外贸优品专区,集中展览展示我省外贸优质产品,不断提升外贸产品市场知晓度。同时,将继续完善“政策+平台+服务”矩阵,推动外贸企业在产品设计、品牌运营、渠道建设上全面升级,让更多优质外销“晋品”走进国内消费者视野,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本报记者任志霞 安晓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