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良心,永不过期
——记2024年“诚信之星”刘平贵、李继林夫妇
重翻账本,刘平贵、李继林夫妇满心感慨。宁绍雄摄
一对农民夫妇,在遭遇洪灾,自家面粉厂被淹的关头,不顾一切抢出一沓沓账本,从此毅然走上漫漫“还粮路”。从2010年到2020年,10年时间,一家人咬牙坚持,硬是把周边18个村、200多户村民寄存在厂里受损的76万斤粮食一斤不差地还清。
故事的主人公是曾获评第五届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刚刚荣膺2024年“诚信之星”的晋城市城区北石店镇南石店村刘平贵、李继林夫妇。2015年,本报曾在头版头条报道过他们的感人事迹。6月30日,时隔10年,记者再次走近他们,重温这份感动,触摸依然滚烫的“良心”。
粮食没了,但良心不能丢
“15年前的事了,现在想起来还像是眼跟前的事。”再次翻开那些沾满泥污的存粮单、兑面证,年近花甲的妻子刘平贵泪眼模糊。
2010年,办了10年面粉厂的刘平贵家已是响当当的富裕户。而8月中旬一场50年不遇的暴雨,让一切化为乌有。“洪水来得太急,我们俩和工人们拼尽全力堵,但发现根本不可能。最后只能都撤出来,眼睁睁地看着粮食、面粉被淹、被冲走。”刘平贵哽咽道,“那一刻,我脑子里一片空白。直到继林大喊了一声‘账本’!我突然回过神来。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大的胆、那么大的劲,一下跳到水里,摸索着撞开办公室的门,捞出了所有账本……”
那么多贵重的东西,为什么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账本?记者的问题,刘平贵用两个字作答:“良心!”
你家一车麦,我家五斗粮。他们的面粉厂是这么干起来的:周边村民把打下的粮食预存到厂里,按照比例、折算成面粉,随时取用。只取麦麸当利润,从不缺斤短两、从不以次充好。面粉厂的好口碑赢得越来越多村民的信任。直到受灾时,他们的“客户”已积累到周边18个村、200多户村民。
“人家这种情况属于不可抗力,就算不还也说得过去。他们不会真的……”遭灾后,他们的耳边没少听过这样的“嘀咕”。“那些可都是大家伙儿的口粮啊,咱哪能干那事。”刘平贵捂着胸口说,“抢账本就是为了清清楚楚地还。我就一句话:粮食没了,但良心不能丢。”
把湿漉漉的账本用卫生纸一页页隔开、晾干,76万斤粮食、总价值80多万元的欠单得以一笔不差地保全。从泥泞里刨出机器设备,夫妻俩在左邻右舍的热心帮助下,重新把面粉厂支棱起来。“为了打消大伙儿的顾虑,我们当面把发霉的小麦全部倒进垃圾场。”李继林说,“咱就是要告诉大家,定下是啥就是啥,俺两口子绝不干亏心事。”
砸锅卖铁,也要把粮还清
“说起来容易,哪有那么简单?”“他家都那样了,真能还得了这笔‘巨债’?”面对质疑,他们用行动回应。
东拼西借,夫妻俩筹到30多万元,买下20多万斤新粮,全部磨成面粉,保证乡亲们随到随取。雇不起工人,妻子刘平贵一人守厂,干原来8个人的活儿。丈夫李继林兼职打工挣钱买粮食,挤出时间帮妻子。为了补贴家用,大女儿主动放弃学业,外出工作。上大学的二女儿为了省200元钱的路费也很少回家。
“一年四季,见天馒头就咸菜,穿的全是别人给的旧衣服。”他们的艰辛,乡亲们看在眼里,纷纷于心不忍地劝说:“算了平贵,有这份心就行了,剩下的不用还了。”而执拗的夫妻俩总是摆摆手,“砸锅卖铁,我们也一分不欠。”
日复一日,咬牙坚持,他们履行着自己的承诺。可到了2013年之后,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原来零散的粮食寄存变得越来越少,没有资金周转的面粉厂变得举步维艰。关键时刻,当地镇政府主动伸出援手,为他们担保提供了15万元的贴息贷款。“拿上贷款,我立马全部买了粮食。看着满登登的库房,那叫一个踏实啊。”李继林说着,揉起了眼睛:“真心感谢党和政府,一感觉快走不下来的时候就会出现在面前,让我们一下子就有了劲。”
晋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登门,送来慰问金;省、市、区三级政府先后拨付帮扶资金16万元,帮助他们渡难关;通过媒体了解到他们感人故事的社会各界纷纷相助。在一双双温暖大手的托举下,夫妻俩一步步走出困境。终于在10年之后,把76万斤粮食一斤不差地还清。后经测算,由于小麦价格连年上涨,刘平贵夫妇实际偿还的粮、面价值已超过100万元。
“2020年7月7日,我清楚记得那一天。我俩把最后一家的欠粮还完,立马跑到了村边的山坡上,一起大声吼、放声喊……”刘平贵说着,泪流满面,“压在心里10年的大山挖走了,我感觉到了从没有过的轻松。”
真诚做人,活得心安理得
“晋城好人”“山西好人”“山西省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文明家庭”“全国诚信之星”……一路走来,刘平贵、李继林夫妇的诚信精神感动无数国人,也让他们收获无数荣光。“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我们做的,是每一个有良心的人都会做的事,党和政府却给了这么多、这么大的荣誉,实在有点受不起。但这也证明,好人一定会有好报。”刘平贵说。
讲良心,是刘平贵、李继林夫妻刻在骨子里的人生信条。2016年,中央文明办为他们发放了近8万元帮扶款,而当时还身背7万多元债务的夫妻俩,硬是腾出一半捐给了4名“晋城好人”和2名贫困大学生。因为身体原因,还完欠账的夫妻俩停办了面粉厂,选择了打工谋生。虽然收入不多,但他们却极尽所能地在公益救助、慈善捐款中奉献和传递着他们的爱心与力量。
2020年为武汉疫情捐款,夫妻俩捐出1000元,还让家里人都按所在单位的最高标准捐,上小学二年级的孙女也把自己攒了好久的20元零花钱全部捐出。今年春节前,中央文明办慰问组送来2万元慰问金,他们毅然全部捐赠给了西藏地震灾区。
志愿服务活动中,有他们忙碌的身影;讲台上,他们不遗余力地宣传诚信理念,弘扬诚信文化。“刘平贵、李继林夫妻是我们的榜样,是晋城的骄傲,也影响带动了身边无数人。”晋城市城区区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孟理善告诉记者,10多年来,在刘平贵、李继林夫妻等模范人物的引领下,该区大力开展“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各类活动,先后涌现出174名各类道德模范、先进典型。“正是因为他们的发光发热,才汇聚成了晋城全国文明城市的闪耀荣光。”孟理善说。
“真诚做人,才能走得长远。凡事讲良心,才能活得心安理得。万事万物在变,但是,良心,永远不会过期。”刘平贵说,他们将会永远带着真诚的良心做人做事,和大家一起做真善美的践行者、中华美德的传承者、文明风尚的弘扬者,让诚信美好的正能量充满社会。
本报记者王天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