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几岁孩子喊腰疼,竟是患上腰椎间盘突出
医生提醒:警惕腰椎间盘突出症低龄化
在传统认知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伏案工作者、体力劳动者等成年人的“专属疾病”。然而,近年来医院骨科门诊数据显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数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当本该在球场上肆意奔跑的少年,因腰痛不得不弓着背行走;当埋头苦读的学生,被突如其来的下肢麻木打断学习节奏,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危机已悄然逼近——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正在成为威胁年轻一代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十几岁的孩子得了腰突
再开学,小林就是一名初三学生了,作为一名“学霸”,为了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他每天伏案学习超过12小时,除了吃饭和短暂的睡眠,几乎都保持着弯腰驼背的坐姿。起初,小林只是偶尔感觉腰部酸痛,以为是学习太累,休息一下就好。但随着时间推移,疼痛愈发严重,甚至在课堂上疼得无法直起腰,还出现了右腿麻木、无力的症状。家人急忙带他到医院检查,经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小林的腰椎间盘已经严重突出,压迫到了神经,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以前只知道年纪大的人有这个病,哪能想到孩子也会得?”小林的母亲王女士既痛悔又诧异,在咨询医生后她才知道,小林患上腰突症,很可能与他经常久坐、运动太少有关。
相对于小林的“不爱动”,高一年级的小陈从小热爱各种运动,每到周末,总要打上几场篮球才痛快。不过,最近两年,他在运动后总觉得左腰部和臀部酸楚不适,但在休息后能够逐渐缓解,所以,他也没太重视,继续坚持各种体育运动。可就在今年的4月初,小陈腰臀的痛感开始加重,尤其在久坐或久站后。“我带他去做过推拿、理疗、针灸,但效果并不理想。”他的妈妈胡女士说。到了6月初,小陈疼痛症状进一步加剧,连带左小腿外侧也出现了麻木感,已经没办法坚持在座位上学习了。到医院检查后,小陈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像小林和小陈这样的病例并非个例。据《中国青少年脊柱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已从十年前的不足5%,攀升至如今的15.6%。在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骨科门诊中,10—18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占比高达20%—30%。更令人担忧的是,发病年龄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最小的确诊患者甚至不足10岁。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是无数青少年正在承受的病痛折磨,也为整个社会敲响了健康警钟。
多重诱因导致
作为一种退行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于中老年人,为什么青少年会患上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中医康复负责人谭杰分析,这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
“首先,是不良生活习惯。”谭杰说。正常情况下,人体腰椎有向前的生理曲度,而弯腰驼背的坐姿会使腰椎曲度变直,甚至反弓,导致椎间盘受力不均。但在信息化时代,青少年的学习、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长时间伏案学习、低头玩手机、窝在沙发上打游戏等行为,让青少年的腰部承受了巨大压力。研究表明,青少年持续保持不良坐姿1小时,腰椎间盘压力可增加30%—50%,长期如此,椎间盘的纤维环极易受损,髓核突出风险大幅上升。
同时,现代青少年普遍存在运动量不足的问题。繁重的学业负担、电子产品的吸引,使得很多孩子课余时间都选择“宅”在家里。而腰部肌肉作为维持腰椎稳定性的重要结构,长期缺乏锻炼会逐渐变得薄弱无力。就像房屋的承重墙失去了支撑,腰椎间盘更容易受到损伤。相关调查显示,每周运动时间不足3小时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是经常运动青少年的2—3倍。
学业压力过重也可能是导致青少年腰突的又一诱因。为了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脱颖而出,青少年的书包越来越重,学习时间越来越长。学生每天背负的书包重量往往超过自身体重的10%,长期单侧背书包的习惯,还会导致脊柱侧弯,进一步增加腰椎的负担。此外,熬夜学习、过度疲劳等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十分普遍,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腰椎间盘的自我修复能力下降,也加速了疾病的发生。
“还有运动损伤。”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关节微创与运动医学病区的郝永壮表示,虽然适当运动对腰椎健康有益,但运动不当同样会带来风险。青少年在进行篮球、足球、体操等运动时,如果热身不充分、动作不规范,腰部突然受到扭转、撞击等外力,很容易导致椎间盘损伤。例如:在篮球运动中,急停、转身、跳跃落地时姿势不正确,都可能瞬间增加腰椎间盘的压力,引发突出。
此外,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需求较大。如果饮食不均衡,缺乏足够的营养摄入,会影响骨骼和椎间盘的正常发育,使其韧性和强度下降。而部分青少年因遗传因素,本身腰椎结构存在先天缺陷,也更容易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
科学防护需共同发力
“预防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谭杰表示,通过保持正确的坐姿、合理的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均衡、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和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风险。
他建议,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无论是学习还是娱乐,都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学习时,应选择高度合适的桌椅,保持胸部离桌子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的“三个一”原则;站立时,挺胸收腹,双肩自然下垂,避免弯腰驼背或歪身斜靠。使用电子产品时,尽量将屏幕抬高至与眼睛平视的位置,减少低头时间。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让身体得到充分恢复。在学习过程中,每隔45—60分钟,应起身活动10—15分钟,进行简单的腰部伸展运动,如左右侧屈、前后屈伸、旋转腰部等,缓解腰部肌肉疲劳。
而家长和学校,则应合理安排学习任务,避免给青少年布置过多的课业。鼓励孩子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而不是靠延长学习时间来提高成绩。同时,控制书包重量,尽量使用双肩包,平均分配重量,避免单侧受力。
“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郝永壮表示,每周至少安排3—5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适合青少年的运动项目有很多,如游泳、慢跑、瑜伽等。对于一些较高强度的腰部扭转、对抗运动,如打篮球、打羽毛球、摔跤等,需要注意其运动的强度、时间及频率。另外,对于如平板支撑、俯卧撑、小燕飞、五点支撑等核心肌肉训练,不仅可以增强腰椎的稳定性,还能提高腰椎的柔韧性和弹性,也可以尝试。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进行体育活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活动腰部、腿部关节,拉伸肌肉,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郝永壮强调,运动过程中,要遵循科学的运动方法,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避免过度运动和危险动作。如果在运动中腰部受伤,应立即停止运动,进行冷敷处理,并及时就医检查。
在饮食上,青少年应保证饮食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虾、新鲜蔬菜水果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健康发育。
另外,两位医生都建议青少年适时进行脊柱健康检查,通过X光、CT或核磁共振等检查手段,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腰椎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张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