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市:“博士小院”赋能 乡村振兴增色-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4 10/15 15:23:43
来源:太原日报

古交市:“博士小院”赋能 乡村振兴增色

字体:

 原标题:博士小院赋能 乡村振兴增色

  率先打造“博士小院”,“借智”青年博士和高校科研力量,让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竞相涌现。近年来,古交市深入实施人才兴市、创新强市战略,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平台新模式,激活产业转型“新引擎”,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活水”。

  引进专家技术团队

  时下正值收获的季节,在古交市马兰镇白草塔村高高的山梁上,数百亩大豆和玉米长势喜人,犹如一幅美丽的油画。早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毫无生机。

  “这里曾是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屯兰煤矿堆放煤矸石的地方,望眼过去到处都是黑黝黝的小山包,天空中弥漫着灰尘,一到下雨天连水都是黑的。”薄慧娟说,“通过我们团队不断科技攻关与实验示范,这里的矸石山不见了,还种出了庄稼,前后对比,让人难以想象。”

  薄慧娟博士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土壤学专业,2021年入职山西农业大学生态环境产业技术研究院,成为“矿区复垦与生态重建”团队的一员。该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山西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明岗带头,共有博士8人、硕博生13人,主要从事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壤重构、土壤耕层快速培肥等课题研究。

  古交市是全国重要的主焦煤生产基地,素有“煤海明珠”之称。今年以来,先行建立“博士小院”,引进山西农业大学“矿区复垦与生态重建”团队,推进煤矸石集中收储和综合利用,努力打造“无废城市”。

  靳东升是山西农业大学生态环境产业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山西省土壤肥料学会秘书长,主要从事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土壤系统分类研究工作。“土壤环境和农作物不同,所采取的施肥措施也不同,这就需要全过程采集农作物从生长到成熟不同时期的样本数据,我们在这个方面下了不少功夫。”靳东升介绍,目前团队已经筛选适于煤矿复垦区生态恢复的10余种能源植物、13株解磷固氮功能微生物,研发出矿区专用生物有机肥配方3个,发表学术论文52篇,成果先后获得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一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专利5项。

  团队经过筛选、实验、比对,建立“分层压实、隔室堆储、覆土造地”煤矸石充填造地技术,从复垦土壤重构、培肥、微生物群落恢复到生态重建再到耕地质量提升,将废弃土地打造成循环生态园,实现煤矸石“从地里来,到地里去”的自然回归、生态循环,做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创新赋能传统产业

  村民靳秀成之前种地多选用简单方便的无机肥,但时间一长就容易出现土壤板结、产量下降的情况。参加农大师生组织的土壤培肥专题讲座后,他才知道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影响了微生物的活性。在专家的现场指导下,他掌握了“有机肥+无机肥”施肥技术。“用专家传授的技术科学种田,玉米亩产量能达到750公斤,高时甚至能突破800公斤。”靳秀成说。

  “山高树少矸石多,要想出门需渡河;靠补吃饭无余钱,种地放牧难收益。”这是古交市马兰镇白草塔村曾经的真实写照,白草塔村第一书记张嘉宇深有感触:“农大的团队入驻后,建设了300亩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试验示范基地,通过现场帮扶等方式指导农户选用培肥改良先锋作物,辐射带动周边2000余亩土地达到良田标准,农作物亩产超过700公斤。”

  如今,村民在治理恢复的矸石山上种植杨树、松树、果树120余亩,铺设灌溉管道1500米,建成了具有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矿山生态园。此外,该村因地制宜养殖肉牛100多头、羊80余只、生猪300余头,种植土豆30余亩、玉米等饲料作物280余亩。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100余万元收入,真正将“撂荒地”变成了“丰产园”。

  对于入驻古交市“博士小院”,徐明岗院士说:“古交因矿建市,大部分煤矿企业散布于丘陵山区,建立长期定位试验基地,开展矿区土地复垦研究,具有很强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通过建立“博士小院”,有效实现了农业科研、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形成“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产业基地,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古交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负责人介绍:“我们坚持建好一个‘博士小院’,带动一方农业产业,辐射一片农村田野,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要把‘博士小院’打造成科研人才与农民紧密联结的桥梁,吸引汇聚一批农业科技人才和青年农创客扎根农业农村一线。”

  未来,古交市将充分发挥“博士小院”集聚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作用,把更多高层次人才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激励,让更多的科研院所、专家人才能够服务农业农村,让每一亩土地都有科技支撑,为加快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记者 尹 哲 见习记者 赵静茹)

【纠错】 【责任编辑:王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