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下 心安吾乡丨以“蜂”为媒 蜜蜂小镇舞出乡村振兴“甜蜜曲” -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4 08/07 08:10:22
来源:新华网

太行山下 心安吾乡丨以“蜂”为媒 蜜蜂小镇舞出乡村振兴“甜蜜曲”

字体:

  编者按:城市是山水交融的生态美景,乡村是产业兴旺的崭新画卷。作为太行山上“最绿”的城市,晋城不断擦亮“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城市名片。从城市到乡村,从颜值到品质,晋城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高起点规划、大项目招商、新业态拓展,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和要素流动,久久为功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中国经济信息社调研团队走进太行山下这座“晋级之城”,近距离感受“大美太行、康养晋城”,特推出“太行山下 心安吾乡”专栏,聚焦晋城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新路径。

  盛夏时节,山西晋城沁水县不少孩子们带上出游的好心情和对蜜蜂的好奇心,前往蜜蜂小镇探“蜜”研学。满满一天的行程,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探索、在实践中成长,亲身感受蜜蜂的分工与合作。

  蜜蜂小镇位于沁水县龙港镇柿元村。穿村而过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旁,雄伟壮观的中国蜜蜂博物馆(山西馆)、整洁干净的圣康蜜蜂产品绿色生产车间、绿树掩映的数字化智能蜜蜂良种繁育基地分布其间,形成集康养休闲、旅游度假、文化体验、良种培育、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为一体的大型蜜蜂文化休闲体验园。

图为蜜蜂小镇

  据介绍,沁水县享有“中国蜜蜂之乡”和“山西省第一养蜂大县”之称,是荆条蜜、刺槐蜂蜜主产区之一。沁水县养蜂历史悠久,被山西省列为“省级蜂蜜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试点,全县养蜂规模突破6万箱,蜂蜜产量突破2000吨。

  经过多年发展,沁水养蜂产业已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形成蜜蜂养殖、育种、蜂产品加工、流通、蜂业服务等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依托特色专业镇建设,沁水县发挥养蜂产业优势,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实现产业融合、农户致富。沁水蜂蜜专业镇也入选晋城市首批市级专业镇。

  在蜜蜂小镇中,中国蜜蜂博物馆(山西馆)这座造型独特的建筑,以“超级蜂巢”为设计概念,将建筑形态、结构受力以及文化符号统一在“蜂巢”状的建筑上,六边形结构相连,犹如一个巨大的蜂箱。

  中国蜜蜂博物馆(山西馆)工作人员李海卓介绍说,博物馆承担文化传播、科普教育、康养体验等功能。这个馆在沁水落地,是沁水悠久养蜂历史、丰厚养蜂资源禀赋、养蜂产业雄厚的最好证明。

图为中国蜜蜂博物馆(山西馆)

  近年来,沁水县依托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不断推动蜂业数字化、生态化改造。蜜蜂小镇还拥有山西首个数字化智能蜂场。蜂农扫描二维码,就能在手机上看到蜂箱的温度、湿度、重量等数据,在加强养蜂管理的同时,减少开箱次数,减轻劳动强度,单箱产蜜量提高30%以上。

  在数字化智能蜂场旁科教生态小游园广场上,十几个憨态可掬、拥有“身份牌”的蜜蜂雕塑,向大家介绍着自己在蜂群“大家庭”中的角色。孩子们在其中穿梭,追花夺“蜜”。

  与此同时,沁水县围绕养蜂产业,创建以龙头企业山西圣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的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养蜂产业集群发展。

  山西圣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蜜蜂产品绿色生产车间与中国蜜蜂博物馆(山西馆)比邻而建。割蜜、灌装、包装……车间内工人们有条不紊工作,产品陈列室的蜜蜂产品琳琅满目。

  山西圣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三红表示,公司已形成蜜蜂养殖、育种、蜂产品加工、流通、蜂业服务等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带动村民人均收入达18000元。

  为逐步打造以蜜蜂为主题的康养旅游样板,蜜蜂小镇依托太行一号康养旅游公路和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还将建设生态步道、木质栈道等设施,把小蜜蜂做成大产业,把“甜蜜事业”打造成乡村振兴新亮点。(蒲思静、张珂萌、裴小雨)

【纠错】 【责任编辑:赵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