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临汾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焕发光彩?在1月13日举行的第十届新华网思客年会(山西)上,历史学者纪连海认为,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可以将文化内容切割成一个个短平快的内容,从而符合年轻人的“胃口”。
新华网:2023年以来,博物馆热度不减,文化遗产成为“新国潮”。陶寺遗址见证中华文明的起源,洪洞大槐树是无数人心中的故乡。那么,临汾如何让文化遗产在当代焕发光彩,成为年轻人喜欢的“网红”打卡地?
纪连海:做符合年轻人“胃口”的内容和产品。
我认为首先要抓住临汾历史文化的“魂”。这个“魂”便是临汾,是中华民族的诞生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从乱世之后重新集结再出发的一个起源地。
我们既要做到宣传文化,又要做到适应年轻人的“口味”。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不妨将这些文化内容切割成一个个短平快的内容,从而符合年轻人的“胃口”。
新华网:在《百家讲坛》上,您凭借诙谐幽默的讲课风格“出圈”,受到观众的喜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从哪些方面发力才能讲好临汾的前世故事和今生传奇?
纪连海:利用AI技术,做一些互动场景和产品,让年轻人有代入感。
临汾要想讲好前世故事和今生传奇,第一是要适合年轻人的“胃口”,做一些短平快的内容,用最少的时间展开要宣传的点;第二,现在是AI的时代,我们需要利用AI技术,做一些互动场景和产品,让年轻人有代入感;第三,在新媒体时代,流量网红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新华网:当前临汾擦亮“爱临汾·赢未来”“回家”等金字招牌,发出“寻根、铸魂、悦生活”盛情邀约。在您看来,临汾如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更好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纪连海:我们要将历史文化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时,应该考虑从这里出发的人走到了哪里。
陶寺遗址被称为最初的“中国”,换句话说,中国从这里出发;明朝时期,中国人又从洪洞大槐树再次出发。可以看到,第一次中国人从这里出发后形成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第二次中国人从这里再次集结出发后,很多人逐渐走向世界。
我们要将历史文化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时,应该考虑从这里出发的人走到了哪里;如何让他们认识到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家”是什么样子;如何让走向全世界的这些中国人来到临汾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我认为还应在这些方面做更细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