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路面湿滑 老年人出门小心摔伤-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3 12/19 10:19:15
来源:山西晚报

雪后路面湿滑 老年人出门小心摔伤

字体:

  原标题:雪后路面湿滑 老年人出门小心摔伤

  两场降雪后,气温骤降,省城路面湿滑难行,摔倒人数激增。对老年人来说,“行动能力和反应能力减缓,这一摔可能再也站不起来了。”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刘建国说,如果摔倒后没有及时治疗,容易造成伤残,甚至卧床等不良后果。

  因摔伤就医者人数众多

  上周,太原再迎大雪,天气寒冷,道路泥泞,12月14日当天早上,太原市急救中心共出诊78趟次,摔伤患者居多,有32趟次,“65岁老人摔倒急需救治”“老年女性摔伤后头痛呕吐”……

  刘建国介绍,中国疾病监测系统有一组数据,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要原因。根据测算,我国每年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一次跌倒,其中,每万人就有8位因摔倒而过早死亡,有40%至70%的老年人是因为摔伤需要就医。

  冬季老年人骨折的案例也比较常见,“每年冬天都会接到老人半夜起床摔倒导致骨折的案例,一些生活场景需要特别提醒。”刘建国说。生活中,老年人有四个场景比较容易摔倒:一是冬天过早出去晨练;二是早上去农贸市场买菜,特别是经过有积水的地方时;三是洗澡时,特别是在没有放置防滑垫等防滑措施的淋浴间;四是半夜起夜时。

  “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年纪增长,老人骨质疏松的风险逐步增加。”刘建国说,“二是冬季天气寒冷,黑夜漫长,刚睡醒时老年人的应急能力变慢,交感神经反应没那么灵敏,容易发生意外;三是与生活场景变化有关,由于天气寒冷,地面湿滑时水没那么快蒸发,稍不注意就容易摔倒。尤其是最近,太原刚刚下过雪,路上有很多地方的积雪没化,或者已经冻成冰,老人们稍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摔倒。”他表示,老人受到生理机能衰退的影响,面对突发状况时往往反应较迟钝,以至于无法快速采取相应措施,所以容易产生摔伤、瘀伤、撕裂伤、擦伤、血肿等意外伤害,轻者皮肉伤,重者可能会有骨折等重大伤害。

  骨折后一定要及时就医

  刘建国介绍,在老年人摔倒时,有三大部位最容易发生骨折,分别是腰椎压缩性骨折、髋部(股骨颈或股转子间)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因此,骨折出现时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摔倒后发现疼痛、瘀斑、明显肿胀,这说明这个身体部位已经出现问题了,应尽快排查是否出现骨折。”刘建国强调。在老年人摔倒时,如果程度很轻,可以站立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某个部位非常疼痛,这个时候不要强行起来,而是应该寻找援助送往医院就诊。这是因为当骨折发生时,如果出现不正确的移动,容易使原本没有移位的骨折发生移位,加重病情。

  在日常就诊中,刘建国常常遇到有老年人抱怨腰痛的情况,拍片后才发现是有陈旧性骨折。“这说明他们之前腰部发生过骨折,可能是程度太轻,自己没有发现,也有可能是采取了不正确的处理方式导致骨折没有愈合或者畸形愈合。”他说。

  另外,有一些老人,在摔倒后选择自行敷药后躺在床上静养,等待身体恢复。但实际上,这是不可取的。“没有医生给他及时作出诊断,不仅影响恢复,还容易引起并发症,也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刘建国说。

  从医生的角度看,一个老年患者发生骨折,在能尽快手术时都应尽快开展手术,这是因为长期卧床并不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适当运动才是预防骨质疏松的良好措施。

  老年人应如何预防摔倒

  雨雪天气,老人不要外出是最好的预防摔倒的办法,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老年人摔倒呢?

  刘建国表示,想让老人有个舒适无忧的生活,可以找一家医院先为老人家做个骨质密度的检测,了解骨质的强度,拟定预防骨质疏松症的计划,必要时给予简易强化骨骼的药物,再从食、衣、住、行四方面用心。“比如穿着的衣物应当轻薄而保暖,添加过量的衣物反而会导致其行动不便。再比如,老人在晚上容易摔倒,那就在房间安装一个小夜灯,保持视线良好、过道通畅,在卫生间安装扶手。”他说,腿脚不好的老人不要害怕麻烦,必要时在床边使用便器。

  对喜欢洗澡的老年人来说,建议减少洗澡时间,浴室门尽量不去反锁,避免发生危险耽误抢救,同时,也可以在浴室增置防滑垫以及防滑凳。

  另外,家中杂物乱堆、孩子玩具乱扔等,都有可能绊倒老年人,所以解决安全隐患,要保持家中地面清洁干净。

  另外,骨质疏松的老人,跌倒后可能造成骨折。脑出血跌倒的老人,盲目起身,可能会导致病情的加重。

  这些老年易发病也要注意

  “除了骨折,老年人还应该注意其他疾病。”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李旭红表示。每年冬天一到,老年人就如临大敌,尤其是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更是需要小心翼翼,因为气温下降,老年人的身体调节机能也同步下降,抵抗力也相对变弱,很多慢性病症就开始对老年人的身体虎视眈眈,而突如其来的冷空气和雨雪天气,更会加速或者直接导致意料不到的疾病发生,所以也要引起重视。

  李旭红介绍,老年病又称老年疾病,是指人在老年期所患的与衰老有关的,并且有自身特点的疾病。人进入老年期后,人体组织结构进一步老化,各器官功能逐步出现障碍,身体抵抗力逐步衰弱,活动能力降低,以及协同功能丧失。

  老年人患病可分五类:一是原发性老年疾病,即正常变老过程中易发生的疾病,如脑动脉硬化;二是继发性老年疾病,即老化后继发的疾病,如脑卒中风;三是老年人易感性疾病,如痛风、糖尿病、肿瘤、骨关节炎等;四是老年人一般较轻的疾病,即多数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的疾病;五是老年人中少见的疾病,如各种传染病。

  “近期,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多种病原体叠加流行,老年人也要注意提高免疫力。”李旭红说。

  就在前几天,《冬季中老年人提升免疫力实用建议》最新发布,特别强调了爱生病且不易好转,皮肤瘙痒、疼痛,睡眠不好易疲劳,肠胃不适,精神恍惚易忘事是中老年人免疫力下降的五大信号。对于如何提升冬季中老年人免疫力,《建议》就指出,一方面,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补充营养、做好本身慢性病的管理等守住免疫缺口,打造属于老年人自己的“适老化”方案。另外一方面,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及时合理地接种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疫苗,帮助提升老年人对特定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力,做好疾病的特异性预防。(记者 张梦莹)

【纠错】 【责任编辑:李哲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