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积极打造电商产业发展“新引擎”-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3 12/15 17:23:46
来源:吕梁日报

临县积极打造电商产业发展“新引擎”

字体:

  原标题:打造电商产业发展“新引擎”——走进临县乡村e镇公共服务中心

  图为临县乡村e镇公共服务中心内的产品展示体验销售中心。 记者 臧媛慧 摄

  11月16日,在临县乡村e镇公共服务中心,以“乡村e镇 农播电商”为主题的全县网红创业创新大赛在寒冬中拉开帷幕,40余名电商主播集结于此,在风格迥异的6间直播间里,通过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为家乡产品“带货”,为临县形象“代言”。

  “举办这次比赛就是为了营造一种发展直播电商新业态的浓厚氛围,挖掘和培养本地直播达人,推动电商新模式和‘网红经济’发展,把临县电商产业做大做强,推广本地特色产品,助力乡村振兴。”临县乡村e镇负责人白云介绍道。

  临县乡村e镇公共服务中心位于湫水湖畔,占地2600平方米。窑洞式的外墙设计格外抢眼,一走进乡村e镇公共服务中心,“红枣之乡 人文临县”四个大字便映入眼帘。公共服务中心主要以四至范围内的本地企业、入驻企业、合作社以及在电商领域发展的有志青年为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一站式、全流程电子商务服务,具体服务内容包括电商运营、电商培训、直播电商、推广引流、空间服务、培育孵化、宣传推广等各项功能。“通过企业入驻、深度调研及沟通、项目评测、孵化方案制定、技术支持、电商培训、持续跟进等各项流程,达到孵化效果。”工作人员介绍。经过今年7月份的改造升级,目前中心共包含创客空间、特色产品品鉴区、“放管服”咨询服务窗口、大数据展示中心、产品展示体验销售中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产业培训孵化中心、电商研发中心、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孵化)基地、服务中心网红直播基地等十大区域。公共服务中心自建成以来,共开展企业调研服务140余次,发展农播电商带头人20余名,发展农播电商示范户120户,电商产业培训500余人,区域公用品牌培训活动4场,公共服务中心基础服务33次。

  在大数据展示中心的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临县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数据:本月交易金额734256元,累计交易金额35462713元。“通过这个大屏幕,我们可以实时监控进出的产品种类和成交量。卖得最好的还是临县干馍片,小小干馍片,每月网络成交量惊人。”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大屏幕系统可以实时查看临县概况信息、电子商务产业培训大数据、电商月度交易额、累计交易额、跨境电商销量、新增订单量、新增市场主体数量、电商产品热度排行、月快递发件量、国内电商平台临县占比、农播电商示范村等数据信息。目前已入驻行业协会2个,跨境、农产品等电商企业43家,成功带贫2977人,提供就业岗位389个,举办直播带货60余场,销售额达1.2亿元。

  “看似简单的红枣衍生出这么多产品,枣花蜜、枣芽茶、枣木香菇、枣木根雕、红枣酒等等,我们就是要大力做好‘枣’字这篇文章。”11月22日,在临县乡村e镇公共服务中心的特色产品品鉴区内,负责人白云颇为自豪地介绍。临县乡村e镇公共服务中心围绕培育临县红枣主导产业,发展临县红枣全产业链,促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融合发展,实现临县电商与实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紧邻公共服务中心的数字经济创业园内,以临县23个乡镇名称命名的直播一条街,网红直播带货成为常态。薛卫滨的三弦书自编自唱,平仄押韵,朗朗上口,歌颂临县乡村振兴带来的新气象;网红张紫冉身残志坚,以讲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坚持直播带货,现在已有1.1万固定粉丝……“高峰期几乎每个直播间都有人直播,这条街现在已经是临县名副其实的网红直播基地。不仅本地主播在这直播,许多外地网红也慕名而来,主动联系我们直播带货呢!”创业园负责人刘云说起来一脸自豪。

  近年来,临县以培育新经济新业态为目标,创新发展模式,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引领保障电商产业健康发展,着力构建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2022年,临县乡村e镇被省商务厅认定为全省100个乡村e镇之一,而临县乡村e镇公共服务中心是e镇项目首要建设的四个中心之一。为了更好地为当地主导产业企业提供优质的全链电商服务,临县乡村e镇确立了以数字化助力产业链、专业镇“双引擎”加速运行,全面提升县域电商应用水平,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

  谈及未来的方向和发展,临县乡村e镇负责人白云说:“我们将通过更全面、优质的服务,积极打造电商产业发展‘新引擎’。争取到2025年,建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园区+公司+农户’‘互联网+农业+旅游’相互融合的发展思路,推行‘服务体系+龙头企业+电商基地+合作社+模式创新’的产业模式,全面推动e镇范围内建成‘电子商务+e镇电商+网红经济+产业集群’的临县乡村e镇模式。”(记者 李刚 臧媛慧 岳旭强 刘子菊 通讯员 刘生锋)

【纠错】 【责任编辑:王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