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故事|“麻雀小学”领头雁:36年坚守见证乡村教育巨变-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3 09/25 16:10:40
来源:新华网

改革故事|“麻雀小学”领头雁:36年坚守见证乡村教育巨变

字体:

  马武寨寄宿制小学师生合影(9月21日摄)。

  在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古郊乡的太行山深处,坐落着方圆40公里内唯一的学校——马武寨寄宿制小学。6名学生,4名教师,几间红顶白墙的校舍,看上去构成了这所“麻雀小学”的全部,实则学校内有乾坤。校长赵金成今年55岁,自1987年从教以来,他已在这里度过了36个年头,也见证了这所乡村小学的变迁。

  过去,学校的房子都是石木结构,四处漏风,教学条件比较艰苦。2010年,当地政府为学校重修了校舍,还新建了几间房屋,用作教师的办公室。

  2017年,随着山西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实施,马武寨寄宿制小学的面貌又一次发生巨大变化。教室里增添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厨房里添置了冰箱、消毒柜,宿舍里也换上了电暖气设备。

  2019年以来,特岗教师的加入成了山里娃们眺望外面世界的“窗口”。今年9月,马武寨寄宿制小学又迎来了两位新的特岗教师,主要负责各年级语文、数学及英语的教学。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马武寨寄宿制小学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都有了很大提升。不仅有了较为充足的教育装备,还有社会捐赠的1000多册图书和大量衣物。

  马武寨村也迎来了新机遇。一段时间,由于村子地处偏远山区,虽可饱览壮美太行风光,却一直受到交通不便的制约,导致游客寥寥。2021年,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修到了村子里,为村民带来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希望。不少村民返乡办起民宿。目前,马武寨村有各类民宿、农家乐等共9家,人均增收近一万元。

  巍巍太行,亘古未变,乡村和学校却换了模样。校长赵金成说:“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和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一代代扎根乡村的老师教书育人的理想在延续,充满求知欲的孩子们在茁壮成长。我坚信,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定充满希望。”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pagebreak

  在马武寨寄宿制小学,特岗教师赵祎娇给学生们上语文课(9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pagebreak

  在马武寨寄宿制小学,特岗教师赵祎娇给学生们上语文课(9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pagebreak

  在马武寨寄宿制小学,一年级学生吕梦瑶上语文课(9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图为2009年10月14日拍摄的马武寨寄宿制小学一角(新华社发);下图为2023年9月20日拍摄的马武寨寄宿制小学一角(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新华社发pagebreak

  在马武寨寄宿制小学,幼儿生秦望来(右)上语文课(9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pagebreak

  在马武寨寄宿制小学,学生们在踢球(9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pagebreak

  在马武寨寄宿制小学,赵金成(右)和学生们一起跳绳(9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pagebreak

  在马武寨寄宿制小学,赵金成(右)为幼儿生秦望来系鞋带(9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pagebreak

  在马武寨村,赵金成为学生们上综合实践课(9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pagebreak

  赵金成在马武寨寄宿制小学办公(9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pagebreak

  在马武寨寄宿制小学,师生们在多媒体教室内看电影(9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pagebreak

  在马武寨寄宿制小学,赵金成(左)询问学生饭菜是否可口(9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pagebreak

  在马武寨寄宿制小学,幼儿生秦望来吃面条(9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pagebreak

  放学后,赵金成送一年级学生吕梦瑶回家(9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pagebreak

  在马武寨寄宿制小学,赵金成(右)和一名家长交流(9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0年9月8日拍摄的马武寨村;下图为2023年9月20日拍摄的马武寨村。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pagebreak

  这是位于马武寨村的一处民宿(9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纠错】 【责任编辑:李哲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