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矿山荒山到“金山银山”,探访太原生态修复“西山模式”
▲采访团一行了解西山治理情况
生态修复披绿龙城,“西山模式”添彩三晋。6月2日,太原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下称“西山示范区”)举办世界环境日——“生态修复看西山”媒体行活动,邀请媒体记者深入走访亚鑫城郊森林公园、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万亩生态园、长风城郊森林公园、太原植物园等地,看西山如何“脱掉黑衣衫,遍地植绿树”。
西山处于太原市山、水、城共融地带,但由于超强度开采等原因,形成了约112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约10平方公里的山体破坏面,让曾经“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的美景变为满目疮痍。
西山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俊峰介绍,2011年,太原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西山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的方式治理西山,从此,一批企业家成为了荒山的“守护人”。
山西晋峰供热公司负责人张俊平是最早一批投身西山荒山治理的企业家。他依旧记得玉泉山的破坏程度:公园范围内有石膏矿、小煤矿、采石场等企业100余家,山体破坏面多达200多处、近100万平方米,矿产废弃物及城市倾倒过来的各类垃圾,形成了7个大型自然垃圾场,存量达2000多万立方米。
▲如今的玉泉山,入目皆绿
恶劣的自然环境,成为了张俊平治山过程中的拦路虎。“单是铺设管网引水,就失败了3次。”张俊平回忆,土、肥、苗全靠人工背,树苗并非一次就能成活,从原本的“雨来寸步难行,风去灰天黑地”到如今拥有华北最大的樱花园,生态玉泉山的背后是12个亿的资金投入以及1000多人团队扎根荒山十余年的坚守。张俊平站在观景台上俯瞰着自己满山的“树孩子”,如今这片山林成为太原观光旅游的黄金走廊。近年来,仅玉泉山景区就累计接待游客800多万人次,举办樱花节、山地马拉松等赛事活动50余场次。
与玉泉山打响文旅招牌相似,亚鑫城郊森林公园也在生态上下功夫,治理过程中,给崛围山添绿的同时,公园还在乔灌木的选择上偏重于增红添彩,真正把“崛围红叶”打造成西山独具特色的旅游地标。这也是太原市打破原有的东西山绿化模式,从传统单一的绿化,朝着花化、彩化、美化不断发展,向更高层次的“进阶”之作。
沿山而行,“崛围红叶”还未到季节,但西山万亩生态园中的茂密树木早已郁郁葱葱。2006年前,这里垃圾遍地、破坏严重。2006年,西山万亩生态园建设工程启动,两年内先后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清除煤场、填埋垃圾,再造可用地,建梯田筑鱼鳞坑,平整洼地,栽植景观树、经济林,才有了如今虫鸟轻鸣、生态向新之景。
▲西山长风森林公园中,蓝天白云与清水绿树共成美景
迁移坟墓5000余座、整治荒山荒坡和平整土地110万方、恢复治理破坏面21万平方米、完成绿化面积2348余亩……西山长风森林公园山西亿量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晓庆正用一个个数据,介绍着这座建在粉煤灰堆上的公园——西山长风森林公园背后的故事。“在整个绿化和治理过程中本着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专门聘请世界一流专家对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公园总体规划设计。通过植草绿化,覆盖了矸石山、垃圾场、沉陷区及荒山荒坡。通过坝体加固、防渗蓄水、植树种草等措施,使太原第一热电厂排放14年的粉煤灰池变成了绿色生态的8个景观湖。”傅晓庆说。
这里的生态“颜值”正转化为经济“产值”,让田园变景区、农家变民宿。位于西山长风森林公园的地球仓项目,于2021年5月对外试营业。酒店依山傍水,可俯瞰整个太原城。地球仓不同于传统酒店建筑,其自带全集成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可通过生物降解,人工湿地与矿物层过滤等方式,实现零污染排放,保护自然生态。“今年以来,营业数据每月都能上涨25%-30%。”山晋地球仓运营总监武炜介绍。
那边民宿“高颜值”引人入住,这边太原植物园“强体验”游客云集。品种齐全的植物类别、充满艺术感的建筑设计,让太原植物园成为太原市的一座新地标,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游客来此“打卡”。
▲夕阳下的太原植物园
在观光电梯之上俯瞰太原植物园,很难想象这里原本是一大污染带——在过去,这里有储煤厂1家,洗煤厂3家,各类高耗能企业144家,总占地面积97万平方米,占选址面积的53%。经过3年多的建设治理,这里不仅清理了全部污染企业,还治理完95.7万平方米的破损山体,梳理了133万平方米坍塌地形,改造了42万平方米煤坑、沙坑,变身成为科普与生态并重的文旅打卡地。
一入西山,满目绿处处“金”。今年以来,西山示范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参加招商引资活动共签约项目9个,包括山西晋商创新总部基地、清控国际科创慧谷、奥飞童梦乐园等项目,计划总投资102.6亿元。除此之外,西山示范区还积极推动沪硅产城乡一体化项目、长风鲸溪谷儿童亲子乐园、老龙头区域生态治理工程、峪见西山轻旅乐园、未来生态产业会客厅等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开工建设。
可以说,紧紧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主题,太原西山地区积极探索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矿山生态修复方面形成了可借鉴的“西山模式”。据介绍,“西山模式”作为典型案例编入《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程报告(2021)》,列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政策宣示文件,向全国、全球发布,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展出。
▲媒体座谈会上,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围绕西山治理发表意见
环境就是民生。太原西山地区自2008年开始,经过十余年治理,目前已建设18个城郊森林公园,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0余万亩,治理破坏面1万余亩,林木覆盖率由不足20%上升到80%左右,带动太原整体空气质量提升,减排二氧化碳近百万吨,成功打造了矿山生态修复的“西山模式”,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可。
“未来,西山示范区将按照‘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的发展思路,围绕生态低碳、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体育休闲、科技研发五大产业,在推动谋划签约、落地建设、投产达效上同时发力。”陈俊峰表示,“为了切实提高综合承载力和旅游吸引力,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西山示范区将持续推进辖区水电气路网建设,重点抓好西山旅游路南北贯通、门户及驿站建设、旅游公路提质工程和综合供水工程等项目建设,全力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山西日报新媒体记者刘妍)